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忍无可忍

忍无可忍

原为“忍不可忍”,指忍受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情。后作“忍无可忍”,意为要忍受也无法忍受,表示忍耐已到了极限。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初从曹操为司空军谋掾,阳平太守。魏明帝临终,拜大将军长史,后出为冀州牧,为曹爽所忌,转结司马懿。后时匈奴、鲜卑寇边,起为并州(今山西)刺史,往见太傅司马懿,脸带怒色,默默无言。司马懿问道:“你得任并州,还嫌职权小吗?今当远别,为何不高兴呢!”孙礼回答说:“我哪里是在意我的官职大小,本想到您会象伊尹、吕尚那样能匡扶汉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功勋。如今社稷将倾,天下汹汹,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说完后,涕泣横流。司马懿劝他:“暂且止住,要忍受不可忍受的事情。”

【出典】:

三国志·魏书》《孙礼传》卷24第693页:“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忿理分界失分乎?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何明公言之乖细也!……本谓明公齐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例句】: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如果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主谓 忍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了。语本《三国志·魏书·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高阳《粉墨春秋》:“‘自然是佛海太对不起我! 我~,决定请律师——’杨淑慧突然停顿,然后自责地说……”△多用于描写反抗斗争。→拍案而起是可忍,孰不可忍 扬眉吐气 ↔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 唾面自干


【词语忍无可忍】  成语:忍无可忍汉语词典:忍无可忍

猜你喜欢

  • 剑赠津父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其有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

  • 安得猛士守四方

    安:何,如何。 慨叹守土乏人,表示对壮士的渴望。语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汪

  • 困坂

    同“困盐车”。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诗:“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 卞庄子之功

    源见“卞庄子刺虎”。指俟机行事,坐收渔利的成效。宋陈亮《酌古论一.先主》:“两虎方斗,当收卞庄子之功。”

  • 秦皇驾石桥

    同“驱石驾沧津”。唐 徐钓者《自吟》诗:“曾见秦皇驾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 蹄?

    同“蹄涔”。宋范仲淹《阅古堂》诗:“相彼形胜地,指掌而蹄?。”

  • 三刀入梦

    源见“三刀梦”。谓官吏升迁。唐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三九八引晋·陆机《晋书·武纪》曰:“王濬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

  • 无案牍劳形

    案牍:指官府文书。 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 形容官闲事简,或“无官一身轻”。语出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元.马致远《陈抟高卧》三折:“寡人与先生选一个闲散衙门,除一个

  • 原宪分

    源见“原宪贫”。指文士清贫之分。清查慎行《酬别友日兄》诗:“不尔合甘原宪分,鹑结从渠见襟肘。”

  • 纨袴

    代称贵族子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汉书·叙传》: “[班伯] 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绮: 细绫。纨: 白绢。纨绔: 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