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巨灵擘山

巨灵擘山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后因以“巨灵擘山”比喻人民改造自然的非凡开拓气魄。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典源】《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bixi),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华,山名也,巨灵,河神也,巨,大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 (bo) 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遁甲开山图》曰: 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晋·郭缘生《述征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劈开其上,以足蹈其下,中分为两,以通河流。”《搜神记》卷十三、《水经注·河水注》亦载,略。

【今译】 巨灵 (一作巨灵胡) 是传说中力大无比的河神。据说原来华山与河对面的首阳山本为一山,黄河至此需要绕行。巨灵用手分开山的上部,用足蹬离山的下部,使之分为两山,让黄河从中间流过,山上面还留有巨灵手、足的印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山川险峻陡峭,似如神力所为; 也用以形容力大无穷。

【典形】 擘两山、擘山力、擘泰华、巨灵斧、巨灵手、灵胡掌、灵掌、巨灵运斧、擘中流、手劈华山石、巨灵运神斧。

【示例】

〔擘两山〕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擘山力〕 清·黄遵宪《感事》之三:“精卫终偿填海志,巨灵竟有擘山力。”

〔擘泰华〕 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决事不迟疑,敏手擘泰华。”

〔巨灵斧〕 清· 王摅《剑门》:“岂经巨灵斧劈成,奇气陡削难名状。”

〔巨灵手〕 清·黄景仁《天门山》:“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灵胡掌〕 清·钱谦益《石笋矼》:“或如灵胡掌,襞裂地为坟。”

〔灵掌〕 清·黄景仁《由慈光寺至老人峰》:“离属群峰形,巨力擘灵掌。”


猜你喜欢

  • 张汤巧诋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张汤者,杜人也。……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汉.张汤是著名的酷吏,他为人多诈,机智

  • 如泡如电

    源见“梦幻泡影”。形容世事虚幻,人生短暂。宋范成大《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百年如泡亦如电,刚欲铸铁充门枢。”

  • 湘江竹

    同“湘妃竹”。唐李商隐《泪》诗:“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词语湘江竹】   汉语大词典:湘江竹

  • 衡门满蒿莱

    源见“仲蔚蓬蒿”。指贫士家园。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唐岑参《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诗:“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 严家无格虏

    待下严厉的家庭里,没有傲上而不服管教的奴仆。《史记.李斯列传》:“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格虏,《韩非子.显学》又引作“悍虏”。

  • 首阳饿

    源见“采薇”。形容忍饥挨饿,坚守节操。宋陆游《当食叹》诗:“贪夫五鼎烹,志士首阳饿。”

  • 不卖卢龙策

    《三国志.田畴传》载:田畴字子泰,右北平 无终人也。曹操北伐乌丸,田畴以司空户曹掾随军,建议偷越卢龙口出击并亲为向导,有功,封亭侯,不受,曰:“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后因以“不卖卢龙策”为不以

  • 曾子三省

    参见:三省吾身

  • 飞梦到扬州

    源见“扬州梦”。指追忆繁华逸游的往事。宋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词:“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 半路上出家

    见“半路出家”。《醒世恒言》卷33:“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作生意,便是~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