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竹林七贤”。借指傲世脱俗、放任不羁的欢聚宴游。宋 沈约之《复挽于湖居士》诗:“竹林笑傲今陈迹,抚榇江皋涕泫然。”
源见“绝妙好辞”。谓才智相差较远。宋黄庭坚《送张林翁赴秦签》诗:“短长不登四万日,愚智相去三十里。”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前之小序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
原为“座无空席”。没有空着的座位。形容客人很多。典出晋王浑之事迹。王浑(223-297年),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魏司空王昶之子。西晋代魏后为徐州刺史,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
源见“黄粱梦”。喻进入梦乡,熟睡。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只见他一似宰予昼寝,孟轲隐几,梦熟黄粱。”见“黄粱一梦”。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只见他一似宰予昼寝,孟轲隐几,~,庄周蝴蝶
源见“曲突徙薪”。谓防患于未然。翟禹锡《对小吏持剑判》:“带昆吾之宝,宁惭挂树之人;弃回禄之烟,谁赏移薪之客?”
同“一瓢颜巷”。宋郑侠《次张汉公言怀》诗:“千里瘴乡吾遂客,一箪穷巷子书生。”
同“凤女台”。南朝 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黄滔《催妆》诗:“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亦泛指华美的楼台。南朝 陈张正见《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绕凤台。”【
源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善于补救失误。清赵翼《树斋大司马述庵少司寇奉使秦邮扁舟往晤留连永日别后却寄》诗:“在朝与在野,均贵桑榆补。”【词语桑榆补】 汉语大词典:桑榆补
见“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晋·陶潜《五柳先生传》:“黔娄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