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尔虞我诈

尔虞我诈

或用作“此诈彼虞”、“尔诈我虞”。形容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勾心斗角。公元前595年秋,楚庄王出兵伐宋,相持几个月,双方均疲惫不堪。为了迫使宋国求和,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以作久驻之状。宋国上下十分恐惧,派出大臣华元乘夜进入楚军营垒,突然冲进主将公子侧房中,向他说明宋国已经达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爨”的地步。如果楚国退出三十里,则愿求和;如仍不退,则宁愿拼到底也不投降。”楚国得知这一情况,当即退军三十里,两国缔结了盟约。盟约中称:“我们两国互不欺诈,互相信任。”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例句】:

唐·崔致远《谢诏示徐州事宜表》:“况是邻藩,岂谋侵扰,彼无此诈,此无彼虞。” 《毛泽东选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


见“尔诈我虞”。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他们还谈到商场上的~,官场上的阿谀奉迎贪赃枉法。”


解释尔:你。虞、诈:欺诈。形容互不信任,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春秋时期,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途经宋国,申舟出使时,楚王给他说不用向宋国借道。申舟说:“宋国是个糊涂的国家,如果不借道,我就一定会被杀掉。”楚王说:“如果你被杀,我就出兵灭了宋国。”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后来果然被宋国杀掉。

楚王于是发兵进攻宋国,围困了九个多月还没有攻下,楚王就想退兵。申舟的儿子说:“先父甘冒杀身之祸而不敢放弃您不借道的命令,现在君王您却放弃了自己以前的诺言。”楚王哑口无言,无计可施。这时楚王的车夫申叔出主意说:“在阵地上修建房屋,并让逃亡的人来这里种田,宋国就会认为我们要打持久战,就一定会屈服。”楚王听从了这一建议,宋国果然非常害怕。

于是宋国派遣勇士华元趁夜潜入楚军,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边,对他说:“实话告诉你,我们城里已经断粮,大家交换儿子当粮吃,拿死人骨头当柴烧。尽管这样,我们也宁愿与国同亡,而不会接受屈辱的条约。假如你们现在退军三十里,我们将听从你们的命令。”子反害怕了,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结盟。宋楚结盟时在盟约中写道:“我不欺骗你,你也不要欺骗我。”

近义钩心斗角

反义肝胆相照

例句

邻里间要搞好团结,不能尔虞我诈。


【词语尔虞我诈】  成语:尔虞我诈汉语词典:尔虞我诈

猜你喜欢

  • 富贵白云

    同“富贵浮云”。唐刘商《题刘偃庄》诗:“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 赵杲送曾哀

    同“赵老送灯台”。元杨文奎《儿女团圆》二折:“每日家问春梅,无消息,哎!他也恰便似赵杲送曾哀。”【词语赵杲送曾哀】   汉语大词典:赵杲送曾哀

  • 仙鹊梁银汉

    源见“乌鹊填桥”。指七夕乌鹊架桥渡牛郎 织女相会。宋葛长庚《贺新郎.贺大卿生日》词:“仙鹊梁银汉,见青原,白鹭一点,秋光犹嫩。”

  • 箕瓢

    同“箕山挂瓢”。唐李咸用《览文僧卷》诗:“调高非郢《雪》,思静碍箕瓢。”【词语箕瓢】   汉语大词典:箕瓢

  • 龙准翁

    源见“隆准”。指汉高祖。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善哉东坡之论也……安期生诗云:‘尝干重瞳子,不见龙准翁。’”今本《苏轼诗集》作“隆准公”。【词语龙准翁】   汉语大词典:龙准翁

  • 狡童

    《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诗.郑风》有《狡童》篇,古称刺公子忽,后以“狡童”借指昏乱的国君

  • 三清

    38 ① 道教的三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见清代翟灏《通俗编.释道.三清》。【词语三清】   汉语大词典:三清

  • 商山芝

    源见“商山四皓”。隐者疗饥的紫芝。唐李德裕《忆药苗》诗:“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词语商山芝】   汉语大词典:商山芝

  • 砥砫

    同“砥柱”。清杨棨《感事》诗:“方倚只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词语砥砫】   汉语大词典:砥砫

  • 酆城剑

    同“丰城龙剑”。酆,同“丰”。唐元稹《景申秋》诗之八:“鲛绽酆城剑,虫凋鬼火书。”【词语酆城剑】   汉语大词典:酆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