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文举至门,……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了了:聪敏伶俐,明白事理。后因以“小时了了”指人在少年聪明伶俐之典故。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教天子送还家。”


主谓 了了,聪明。指幼年聪慧。《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融)年十岁,随父到洛……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褒义。常用于讲人小时聪明而不能断定长大后必有成就。


【典源】 《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㑺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弈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uji)。”《后汉书·孔融列传》亦载,末作“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今译】 后汉孔融 (字文举) 年十岁时,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膺 (字元礼) 有盛名,任司隶校尉,拜访的人都是有才华名声的文士及中表亲戚。孔融至门,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亲戚。”见面后,李膺问:“您与我有什么亲呀?”孔融回答:“以前先君仲尼 (即孔子) 与您先人伯阳 (即老子),是师生的关系,所以我与您是世家通好啊。”李膺及宾客们没有不惊讶称赞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 (一作“炜”) 也来到,别人将孔融的话告诉他,陈说:“小时聪明,大了不一定就行。”孔融马上答话:“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弄得陈韪很尴尬。李膺大笑说:“你将来一定是了不起的人才。”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年轻人、儿童才华出众,聪敏喜人; 或以“通家孔李”等指两家是世好、亲戚。

【典形】 大不必佳、孔李通家、夸了了、通家孔李、小时聪了、元礼叹高明、长大未必奇、嗤了了、了了自小时、人中奇。

【示例】

〔大不必佳〕 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童子何知兮,公近成人; 大不必佳兮,公德日新。”

〔孔李通家〕 元·揭傒斯《蔡七祖真人得朱文公所书》:“今人题遍古人书,孔李通家意未疏。”

〔夸了了〕 宋·范成大《信笔》:“童子昔曾夸了了,主翁今但诺醒醒。”

〔通家孔李〕 清·钱谦益《赠张绥子》:“莫讶心期托年少,通家孔李更谁亲。”

〔小时聪了〕 清·唐孙华《英孙》:“小时聪了大不然,乃知此语非欺谩。”

〔元礼叹高明〕 清·唐孙华《忆颐儿时就婚外家》:“元礼叹高明,仲宣疏座

友。”

〔长大未必奇〕 宋·陆游《开孙满月》:“就令长大未必奇,亦作人间孔文举。”


【词语小时了了】  成语:小时了了汉语词典:小时了了

猜你喜欢

  • 燕燕于归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后因以“燕燕于归”指女子出嫁。明阮大铖《燕子笺.写笺》:“若不是燕燕于归,怎使没分毫腼腆!”主谓 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

  • 泥封函谷

    《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嚣将王元说嚣曰:‘……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取河西,东收三辅,案秦旧迹,表里山河。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后以“泥封函谷”称关隘把守严密坚固。北周

  • 借寇兵,赍盗粮

    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把武器献给匪徒,把粮食送给盗贼,无异于帮倒忙。秦王听信大臣的话,下令逐客。

  • 醯鸡瓮

    源见“瓮里醯鸡”。比喻狭小天地。元张宇《闲述》诗:“何如剖破醯鸡瓮,看取人间大有天。”【词语醯鸡瓮】   汉语大词典:醯鸡瓮

  • 披裘散发

    源见“羊裘钓”。指隐居。宋欧阳修《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发,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岁。”

  • 华胥一枕

    源见“华胥梦”。犹言幻梦一场。宋李曾伯《西江月.再和宜兴山间即事》词:“归欤闭户饱藜羹,世事华胥一枕。”

  •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见〔仇人相见,分外眼明〕。见“仇人见面,分外眼明”。《水浒传》68回:“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卢员外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词语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成语: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汉

  • 杀马毁车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冯良不堪奉迎之辱,杀马毁车,以示决绝仕途。后遂以“杀马毁车”比喻弃官归隐。

  • 极照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本谓《离》卦(䷝)两离继明,光照四方。因离为火,为日,为君,故后以“极照”喻颂帝王圣明如日光普照天下。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昭明太子,

  • 九龄之梦

    参见:梦龄增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