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宝珠穿蚁

宝珠穿蚁

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诗王次公注引殷芸《小说》载:“有以九曲宝珠欲穿之而不得,问之孔子,孔子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焉。”

相传有人要在九曲宝珠中穿一条线,而不得法,就去问孔子,孔子教他把油脂涂在线上,这样就可使蚂蚁衔着线从宝珠的孔中通过了。

宋.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诗:“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典源】 清·马驌《绎史》卷八引《冲波传》:“孔子去卫适陈,涂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在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子依其言,乃能穿之。”

【今译】 传说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途中遇见两个女子采桑。孔子随口说道:“南枝窈窕北枝长。”女子应道:“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归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到陈国以后,陈、蔡大夫发兵围困,并送去一颗九曲明珠让孔子穿线,穿不过则不解围。孔子不会,于是派颜回、子贡返回向采桑求教。采桑女说:“把蜜涂在珍珠外边,然后用线系一蚂蚁,使蚂蚁钻那弯曲的珠孔,若不肯钻,使用烟熏它。”孔子依言去做,果然穿珠成功。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遭到困厄,得以解脱; 或用以咏珠。

【典形】 宝珠穿蚁、九曲巡回、九曲珠、曲珠。

【示例】

〔宝珠穿蚁〕宋·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九曲巡回〕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九重深处殿巍巍,一线之间,九曲巡回。”

〔九曲珠〕 明·汤显祖《紫箫记》:“行云谩惹相思树,香泪还穿九曲珠。”

〔曲珠〕 宋·九山书会《张协状元》:“时日未至,曲珠无系蚁之能; 运限通时,直钩有取鱼之望。”


猜你喜欢

  • 青鸟使

    《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注》:“皆西王母所使也。”汉.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 楚璧

    同“楚玉”。唐武元衡《刘商郎中集序》:“好事君子,或持冰素,越淮湖,求一松一石,片云孤鹤,获者宝之,虽楚璧南金不之过也。”明何景明《赠张合之秀才》诗之二:“卞生怀楚璧,郭隗待燕金。”【词语楚璧】   

  • 血气未定

    血气还不成熟。 表示人尚在发育阶段。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汉书.王尊传》:“(王尊)迁为东平相。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太后征史奏尊为相,倨慢不臣,王血气未定

  • 牛山哀泣

    同“牛山下涕”。三国 魏曹植《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耀。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

  • 雁杳鱼沉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比喻彼此音讯断绝。元 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金瓶梅词话》三六回:“雁杳鱼沉,离愁满怀谁与传?”并列 比喻音讯断绝。宋·张绍文

  • 化鲲

    同“化鹏”。闽徐夤《将入城灵口道中作》诗:“高风九万途程近,与报沧洲欲化鲲。”

  • 长袖善舞

    比喻有了某种条件可以更好地办事。清林则徐《复奏曾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 “要知英夷平日广收厚积,本有长袖善舞之名,其分卖他夷以牟余利,乃该夷之惯技。” 参见:○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主谓 袖子长,容易舞

  • 王猷爱

    源见“子猷惜此君”。美称竹。宋王十朋《点绛唇.细香竹》词:“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轩窗外,数竿相对,不减王猷爱。”

  • 矛楯

    同“矛盾”。楯,同“盾”。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词语矛楯】   汉语大词典:矛楯

  • 井络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岷山之精,上为井络。”晋.刘渊林注:“《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井络,星宿名。精,灵气。井络星下临岷山之地,故使蜀地山川顿生灵气。后因用为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