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安车蒲轮

安车蒲轮

安车:古代用一匹马拉的小车,车上人可以安坐。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汉代皇帝在征召年高的贤者(如汉武帝对待枚乘、鲁申公等人)入朝时,就派出安车蒲轮接送,以使马车平稳缓驶而不颠簸震动,表示朝廷对老者的关怀与礼敬。后以此为典,称颂被朝廷礼聘的年高德劭的贤士。

【出典】:

汉书》卷6《武帝纪》157页:“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汉书》卷51,《枚乘传》2365页:“武帝自为太子闻(枚)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 《汉书》卷88,《儒林传》3608页:“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

【例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 北朝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之11:“爰静鱼争乐,依人鸟入怀;仲春征隐士,蒲轮上计偕。” 唐·王维《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公吏奉纁祖,安车去茅茨。” 唐·戎昱《赠韦况徵君》:“回看药灶封题密,强入蒲轮行步迟。” 唐·窦群《中牟县经鲁公庙》:“还将文字如颜色,暂下蒲车为鲁公。” 唐·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唐·汪遵《招隐》:“早携书剑离岩谷,莫待蒲轮辗白云。” 唐·罗邺《费拾遗书堂》:“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 宋·王之道《千秋岁·彦时教授兄生日》:“从此去,蒲轮入佐中兴主。” 宋·张孝祥《沈该落职制》:“其镌秘殿之华,俾即安车之佚。” 宋·刘克庄《朝中措·元质侍郎生日》:“虽老不扶灵寿,有时更上蒲轮。” 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明年恰入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并列 安车,驾一马坐乘之小车;蒲轮,以蒲包轮。比喻敬老尊贤。《汉书·武帝纪》:“遣使者~,束帛加璧,征鲁申生。”△褒义。用于描写求贤。也作“安车软轮”。


【典源】《汉书·武帝纪》:“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汉书·儒林传》:“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汉书·枚乘传》:“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

【今译】 安车是用一匹马拉的可以坐乘的小车。蒲轮是用蒲草包裹的车轮。汉代在征聘年高的贤者时,用安车以蒲裹轮迎接,以使车子平稳不震动,表示礼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年高德劭,将被朝廷征聘。

【典形】 安车、安车召、蒲轮、蒲轩、青蒲裹画轮、软轮、软轮车、门巷蒲轮、蒲轮诏。

【示例】

〔安车〕 宋· 张孝祥 《沈该落职制》:“其镌秘殿之华,俾即安车之佚。”

〔安车召〕 唐·李商隐《灵仙阁晚眺》:“想就安车召,宁期负矢还。”

〔蒲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

〔蒲轩〕 唐·顾云 《题致仕武宾客》:“遥飞鹤版,亲授蒲轩。”

〔青蒲裹画轮〕 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明年恰入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软轮〕 唐·罗隐《第五将军于余杭》:“却恐武皇还望祀,软轮征入问玄虚。”

〔软轮车〕 唐·王维《赠东岳焦炼师》:“频蒙露版诏,时降软轮车。”


【词语安车蒲轮】  成语:安车蒲轮汉语词典:安车蒲轮

猜你喜欢

  • 七札巧穿

    同“七札俱穿”。元袁桷《秋围》诗:“七札巧穿谁矢直,六鳌连举我竿长。”

  • 搔瓜

    源见“浇瓜之惠”。指妒忌。清吴伟业《松鼠》诗:“扑枣听邻家,搔瓜任边邑。”【词语搔瓜】   汉语大词典:搔瓜

  • 月下吹篪

    同“夜月吹篪”。清袁枚《读杨蓉裳骈体文喜而有作》诗:“月下吹篪能退敌,盾头磨墨竟封侯。”

  • 长门催泪

    同“长门孤寂”。唐杨巨源《月宫词》:“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 覆车继轨

    源见“前车之鉴”。前面的车翻倒了,后面的车继续按旧车辙行进。谓重蹈覆辙。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连动 前面的车翻倒

  • 郝氏书囊

    源见“晒腹”。比喻诗书满腹。唐卢照邻《七日绵州泛舟诗》序:“边生经笥,送炎气以濯缨;郝氏书囊,临秋光而曝背。”

  • 淮南惧

    《汉书.汲黯传》:“淮南王谋反,惮黯,曰:‘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汉.淮南王(刘长)谋反,但畏惧汲黯直谏不畏死的精神。后因以为咏忠臣威镇诸侯之典。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七《和

  • 越石负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塗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

  • 饥餐属国毡

    源见“苏武节”。形容塞外从军生活极端艰苦。属国,典属国的略称。苏武归汉后封此官。明高启《从军行》:“渴饮疏勒水,饥餐属国毡。”

  • 九茎三秀

    《史记.孝武本纪》:“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灵芝生九茎相连是祥瑞之兆。三秀,是灵芝的别名,据说它一年开三次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