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步金莲”。宋张炎《满江红.韫玉传奇唯吴中子弟为第一流》词:“洗尽人间笙笛耳,赏音多向五侯家。好思量,都在步莲中,裙翠遮。”
参见:零雨回公旦
《老子》十八:“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多用于形容人与人或单位与单位之间,虽相距不远,但彼此之间从不来往。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
《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
源见“马援铜柱”。谓颂立功边陲。元郑元祐《寄云南萧元帅》诗:“丞相渡泸先鬓白,将军标柱独心丹。”
《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
《玉台新咏》卷十《古绝句四首》其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山上有山,暗隐一个“出”字;藁砧,指夫。两句是说夫外出未归。后遂以“山上山”用为婉言外出之语。唐.独孤及《与韩侍御同寻李七舍人不遇题壁留
唐.颜真卿《乞米帖》云:“拙于生事,举家食粥已数月,今又罄乏,实用忧煎。”唐.颜真卿由于不善於钻营,致全家食粥。后以喻家贫之典。宋.苏轼诗集卷六《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诗,其一:“杜叟挽衣那及胫,颜
源见“玉关人老”。谓久戍边疆思归。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之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令狐楚《从军词》之五:“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
同“昭王台”。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礼昭台之嘉宾,抚易水之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