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火如荼

如火如荼

荼,指茅草上开的白花;火,红色。如火如荼,原为形容军容之盛,后泛指气势蓬勃旺盛。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在杀了大臣伍员之后,尽管国内连年饥馑,但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仍于公元前482年,率军北上,与晋定公会盟于黄池,欲图争夺中原霸权。闻知吴国内部空虚,越王勾践乘机率师袭吴。这时,正与晋侯争霸的吴王夫差闻知此讯大惊。急忙商议对策。根据大臣建议,夫差决定仍按原定计划与诸侯集会,待争得霸主地位后,再回师击越。这样,当夜夫差便将所率三万精兵分成中、左、右三个方阵。中军,衣服、旗帜、甲胄皆是白色,远望如一片盛开的白色花朵;左军,皆赤色,望上去如同熊熊烈火;右军,皆黑色,望上去如同乌云翻滚。次日凌晨,夫差亲自指挥,一声鼓响,三万将士齐声狂呼,地动山摇。见此阵势,晋定公和其他诸侯都吓破了胆,只好乖乖地同意夫差当霸主,而后夫差才还师吴国,抗击越国入侵。

【出典】: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陈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阵,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袍,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例句】:

茅盾《清明前后》:“她跟着学校撤到武汉,就卷入了那时候如火如荼的抗敌高潮。”


并列 荼,开白花的茅草。既像燃烧的火焰那样红,又像盛开的荼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壮盛,后形容气势蓬勃、气氛热烈。语本《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张贤华《欲海沉浮》:“正是在那次~的誓师大会上! 他邂逅了同校同年级却不同班的李小青。”※荼,不读作chá,不要写成“茶”。△褒义。多用于描写状态程度。→汹涌澎湃 风起云涌 轰轰烈烈 热火朝天 方兴未艾 ↔冷冷清清 死气沉沉。 也作“如荼如火”。


“如火如荼 ( tú) ”,形容热烈或旺盛。

“如火”,像火一样。“如荼”,“荼”是什么呢? 为什么像 “荼”一样?

如火如荼”原喻军容之盛。《国语·吴语》记载: 以万人为方阵,都拿着画有日月的白旗、画着蛟龙的白旗及白色的盾甲、白羽之箭,“望之如荼”。荼,是一种开白花的茅草,士卒所持皆白色之物,故 “望之如荼”。在这样的方阵中,“王亲秉钺 ( yuè) 载白旗,以中阵而立”。而左军也如此,都拿着画有日月的红旗,画有蛟龙的红旗及红色的盾甲、红羽之箭,“望之如火”。后世因之形成 “如荼如火”或 “如火如荼”之语,以形容热烈或旺盛。此语今多用于生产劳动活动中。


【词语如火如荼】  成语:如火如荼汉语词典:如火如荼

猜你喜欢

  • 漉陶潜巾

    同“漉酒陶巾”。清黄景仁《山店独饮》诗:“他年倘有步兵辙,此地曾漉陶潜巾。”

  • 爨下劳薪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按,车运行时,车脚最劳,最易损坏,析以为薪,故称劳薪。后以“爨下劳薪”

  • 乘槎博望

    源见“乘槎”。谓奉使远行,立功边陲。宋李昴英《水调歌头.题舫斋》词:“休羡乘槎博望,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州。”

  • 河阳潘

    同“河阳潘令”。清张应昌《新水令.题薛慰农太守烟云过眼图册》套曲:“喜吾乡花发河阳 潘,幸鲰生簪盍荆州 韩。”

  • 如意舞

    《世说新语.任诞》:“长史云:‘谢掾能作异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使人思安丰(王戎)。’”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五《对酒歌》:“山简接䍠倒,王戎如意舞。”据传说,晋朝时候,王导

  • 嶰谷竹

    源见“伶伦凤律”。指能制乐器的良竹。喻指人才。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譬彼嶰谷竹,剪裁待伶伦。”

  • 锦文

    同“锦字书”。明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词语锦文】   汉语大词典:锦文

  • 出言不逊

    逊:礼貌,谦恭。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张郃(?-231年),字义,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初从韩馥征黄巾,韩馥兵败,投奔袁绍,后改投曹操,为曹魏名将。魏明帝曹睿时率军与诸葛亮交锋,败马谡。后在战斗中中

  • 乘风归去

    源见“乘风”。表现遗世独立或出世思想。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宋吴潜《霜天晓角.己未五月九日老香堂送监簿侄归和自昭韵》词:

  • 清卿

    隋代袁聿修不受馈赠的故事。《北齐书.袁聿修传》:“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尝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