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法小廉

大法小廉

又作“小廉大法”。法:执法守法。廉:廉洁奉公。要守法廉洁,大臣尽忠,小臣尽职。清圣祖(1654-1722年),名玄烨,是清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玄烨即帝位,改次年年号为康熙。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他召集群臣说:现在尽力寻求导致灾害的缘由,难道不是统治民众的一些官员苛刻索取以讨好于上级吗?大臣们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而引用私人吗?领兵武官焚烧抢掠而不禁止吗?免除租税和免除劳役而没有落实吗?审问刑事的官员听取诉讼打官司或者有冤枉普通民众吗?王公大臣们没有约束他的手下人等以致侵害百姓吗?只要有一件是这样,都可以导致灾难。唯有守法廉洁,大臣尽忠、小臣尽职,执政公平而诉讼打官司得到理顺,或许可以上望合意于苍天,消除灾害和罪过。此典又作“小廉大法”。

【出典】:

清史稿》卷6《圣祖本纪一》200、201页:“勤求致灾之由。岂牧民(统治民众)之官苛取以行媚欤?大臣或朋党(为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比周(结党营私)引用私人欤?领兵官焚掠勿禁欤?蠲(juān捐,免除)租给复(免除劳役)不以实欤?问刑官听讼或枉平民欤?王公大臣未能束其下致侵小民欤?有一于此,皆足致灾。惟在大法而小廉,政平而讼理,庶几仰格(合格)穹苍,弭消沴(lì丽,灾害)戾(lì利,罪过)。”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3回:“凡是国家利弊所在,彼此痛痒相关,大臣有个闻见,便训诫属官;末吏有个知识,便规谏上宪,一堂和气,大法小廉。”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天下之大,百官之众,小廉大法,岂繁(yī医,是)无人。”


并列 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语本《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儿女英雄传》33回:“大臣有个闻见,便训诫属官;末吏有个知识,便规谏上宪。一堂和气,~。”△褒义。多用于廉政方面。也作“小法大廉”、“小廉大法”。


【词语大法小廉】  成语:大法小廉汉语词典:大法小廉

猜你喜欢

  • 月天斤

    源见“玉斧修月”。指神话传说中修理月亮的仙斧。明袁宏道《经太华》诗:“琢以月天斤,洗以银浦澜。”

  • 福过灾生

    亦作“福过祸生”。享福过度,则生灾祸。乐极生悲之意。庾亮(289-340年),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初,受命侍读东官,与温峤并为太子布衣之好。明帝司马绍继位,倍受宠信,太宁三年(公元3

  • 高阳徒

    同“高阳酒徒”。唐杜牧《张好好诗》:“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宋范仲淹《三醉石》诗:“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按,范例“高阳徒”,喻指醉石。【词语高阳徒】   汉语大词典:

  • 萧郎

    指称帝之前的梁武帝——萧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萧衍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当代名流无不推许。南朝齐时,萧衍曾任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一到任就得到王俭的

  • 甑中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穷无食。金元好问《送高信卿》诗:“今年移家入城市,甑中生尘釜生鱼。”

  • 东堂策

    《《晋书.郤诜传》:“(郤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晋武帝司马炎)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诜字广基,博学多才,泰始中以贤良对策举上第),犹桂林之一枝,崑

  • 邢颜

    源见“尹邢避面”。指美人,喻品性美好的人。清毛奇龄《长歌送颜泰扬北征》:“卞玉谁教暗里投,邢颜却被宫中妒。”

  • 欧阳井

    参见:六一泉

  • 耐辱居士

    《新唐书》卷一九四《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自目为耐辱居士。”唐.司空图隐居中条山,自号耐辱居士。因用为咏隐士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九《晓出东城马上作》诗:“耐辱

  • 狡兔死,良狗烹

    《韩非子.内储说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抛弃、杀害有功之臣。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并列 捕获到了兔子,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