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图穷匕见

图穷匕见

指荆轲(Kē科)在秦王政(即秦始皇)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或比喻真相毕露,誓不两立。战国末,公元前227,荆轲,字公叔,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与秦舞阳(一作武阳)一道去刺杀秦王政,假作燕使进献,秦王政在咸阳宫(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接见,荆轲捧着秦逃将樊于期人头盒子,秦舞阳捧着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地图匣子,走到宫殿台阶上,秦舞阳脸上变色,浑身发抖。秦王政叫荆轲把地图拿上去,荆轲在秦王政面前将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荆轲左手抓住秦王政衣袖,右手抓起匕首,直刺秦王政,还未近身,秦王政跳起挣断衣袖逃避,荆轲在后围绕殿柱追赶,秦王政拔出宝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用匕首投掷秦王政,也不中,荆轲被砍八剑,被秦王政侍卫人员上来杀死。秦舞阳等随行人员也被处死。此典又作“公叔毕命”、“燕图穷”、“图穷”、“武阳死灰人”、“督亢图穷”、“藏匕首”、“舞阳竖子”。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列传·荆轲》2534、2535页:“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xiá匣,通“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通“藩”)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shè摄,害怕)。愿大王少假借(宽容)之,使得毕使(完成使命)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镇,刺)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惶急,剑坚(剑与鞘套得很紧),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大腿)。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zhì掷,同“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诺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 晋·潘岳《西征赋》:“燕图穷而荆发,纷绝袖而自引。” 晋·陶潜《咏荆轲》:“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燕丹事不立,虚设秦帝宫。武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明·李东阳《易水行》:“督亢图穷见宝刀,秦王绕殿呼且逃。” 明·陈子龙《督亢》:“此地舆图原不小,能藏匕首入关中。” 清·米汉雯《满江红·易水吊古》:“于期颈,空函赤。夫人匕,成虚掷,笑舞阳竖子,何堪争烈。” 清·秋瑾《宝刀歌》:“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 叶圣陶《一个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


其他 图,地图。穷,尽。匕,匕首。见,同“现”,显露。比喻事情到了最后,真相便显露出来。典出荆轲刺秦王故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已经到了~的时候,他不屑再和那低劣的对手啰嗦。”※见,不读作jiàn。△贬义。多用于阴谋诡计终将败露方面。→昭然若揭 ↔瞒天过海


【典源】《战国策·燕策三》:“荆轲至秦。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en) 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 (环) 柱而走。”《史记· 刺客列传》、《燕丹子》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战国时侠士荆轲 (字公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政,假作使者,带着助手秦武阳 (一作“舞阳”) 及督亢地图、樊于期头函,抵达秦国。秦王闻知,大喜。于是正式于咸阳宫接见他们。荆轲捧着樊于期头函,秦武阳捧地图匣,按先后走至阶下。秦武阳脸上变色浑身发抖,秦群臣疑心,荆轲回头看看武阳,笑着谢罪道:“北边荒远地方的鄙人,从未见过天子,因此害怕,望大王宽容,使能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武阳拿的地图来。”荆轲取图进奉,打开地图翻到最后匕首露出。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向秦王刺去,但未刺中。秦王大惊,跃起挣断袖子,想拔出佩剑,剑长又插得牢固,一时拔不出。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义士不惜生命,不畏强暴的壮烈行为; 而以“舞阳竖子”等指临难畏怯的人。

【典形】 藏匕首、督亢图穷、公叔毕命、图穷、图穷匕见、舞阳竖子、武阳死灰人、燕图穷、匕首西人秦、荆卿利匕首、卷地图、献督亢图、据图挥剑。

【示例】

〔藏匕首〕 明·陈子龙《督亢》:“此地舆图原不小,能藏匕首入关中。”

〔督亢图穷〕 明 · 李东阳 《易水行》:“督亢图穷见宝刀,秦王绕殿呼且逃。”

〔公叔毕命〕 三国·曹植《匕启》:“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

〔图穷〕 晋·陶潜《咏荆轲》:“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图穷匕见〕 清·秋瑾《宝刀歌》:“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

〔舞阳竖子〕 清·米汉雯《满江红·易水吊古》:“于期颈,空函赤。夫人匕,成虚掷。笑舞阳竖子,何堪争烈。”

〔武阳死灰人〕 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武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燕图穷〕 晋·潘岳《西征赋》:“燕图穷而荆发,纷绝袖而自引。”


【词语图穷匕见】  成语:图穷匕见汉语词典:图穷匕见

指荆轲(Kē科)在秦王政(即秦始皇)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或比喻真相毕露,誓不两立。战国末,公元前227,荆轲,字公叔,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与秦舞阳(一作武阳)一道去刺杀秦王政,假作燕使进献,秦王政在咸阳宫(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接见,荆轲捧着秦逃将樊于期人头盒子,秦舞阳捧着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地图匣子,走到宫殿台阶上,秦舞阳脸上变色,浑身发抖。秦王政叫荆轲把地图拿上去,荆轲在秦王政面前将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荆轲左手抓住秦王政衣袖,右手抓起匕首,直刺秦王政,还未近身,秦王政跳起挣断衣袖逃避,荆轲在后围绕殿柱追赶,秦王政拔出宝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用匕首投掷秦王政,也不中,荆轲被砍八剑,被秦王政侍卫人员上来杀死。秦舞阳等随行人员也被处死。此典又作“公叔毕命”、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明·吾邱瑞《运甓记·蒋山致奠》:“痛伤情,一杯黄土,高冢卧麒麟。” 陈毅《登大庾岭》:“国贼卖尽一杯土,弥天烽火举红旗。”


【词语图穷匕见】  成语:图穷匕见汉语词典:图穷匕见

猜你喜欢

  • 麦城赋

    源见“王粲登楼”。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后以“麦城赋”指羁旅异乡而怀念故土之作。唐罗隐《寄京阙陆郎中昆仲》诗:“争奈乱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同“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其他 比喻百姓可以拥护国君,也能够推翻国君。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

  • 江左管

    同“江左夷吾”。宋陈造《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吾非江左 管,舐犊愈爱说。”

  • 纸田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后因以“纸田”为从事文字生涯的典故。宋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之四:“只有书生拙,穷年垦纸田。”

  • 三槐堂

    源见“三槐九棘”。泛指高官的宅第。明 汤式《一枝花.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套曲:“清未让五柳庄黄花绕篱,贵不慕三槐堂画戟当扉。”【词语三槐堂】   汉语大词典:三槐堂

  • 误点牸母

    《晋书.王羲之传》附王献之:“献之字子敬。……工草隶,善丹青。……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牛(駮,音bó,黑白杂色),甚妙。”晋.王献之为桓温书扇时,笔误落墨,便就其势画为一母牛,甚妙。后因

  • 祖生击楫

    源见“中流击楫”。表示决心收复失地誓死报国的壮烈气概。景耀月《溯江赠孙中山先生联句》:“祖生击楫言终践,杜老忧时泪尚多。”

  • 余威震于殊欲

    殊俗:指不同风俗地区。 残余的威势还能使远近地区震慑。 表示声威赫赫无比。语出汉.贾谊《过秦论.上》:“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隋书.杨玄感传.论》:“高祖内绥外御,日不暇给。服猾夏之虏,扫黄

  • 画粥

    源见“断虀画粥”。指刻苦生活。清方文《赠白孟新仲调移居》诗之二:“畜鸡供老母,画粥度荒年。”【词语画粥】   汉语大词典:画粥

  • 季子无讥

    源见“自郐无讥”。谓微不足道,不作评论。明吴应箕《胡修能学博于尊经阁集同子方及同官陆孟凫》诗:“国中难和原推楚,季子无讥未至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