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去天尺五

去天尺五

清.王谟辑本韦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我国唐代,韦、杜两大家族世代为望族,势力颇大。当时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都在长安城南。所以当时有歌谣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后因以“去天尺五”用为指称皇帝身边有权有势之人的典故。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述补 去,距离。天,指皇帝或宫廷。与宫廷或皇帝很近。形容地位极高。语出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汉朝豪门贵族集中于此两地),去天尺五”及唐·杜甫《赠韦七赞善》:“时论同归尺五天。”△本意指地位很高、与最高统治者接近的人。后常用于嘲讽地位显赫的贵权。


【典源】《辛氏三秦记》:“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自注:“俚语曰: 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宋·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 《灵怪集》:“韦曲杜鄠 (hu) 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鄠,去天尺五。”

【今译】 唐代韦氏、杜氏世代显贵,为世家望族,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 (鄠),都在京都长安城南。当时人有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世家显贵居住之地,泛指门第高贵; 也用以形容官位高能接近皇帝。

【典形】 城南尺五天、尺五、尺五声华、尺五天、近天尺五、去天尺五、去天一尺五、天尺五、韦杜南、韦杜天、云霄尺五、韦杜尊、家声尺五天。

【示例】

〔城南尺五天〕 宋·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如今且醉江湖酒,来岁城南尺五天。”

〔尺五〕 清·叶燮《同徐方虎等永嘉江心寺》:“尺五去天知不远,凭君才调问如何。”

〔尺五声华〕 清·黄鷟来《和困斋喜晤》之五:“尺五声华何阗寂,量天章亥莫须猜。”

〔尺五天〕 唐·杜甫《赠韦七赞善》:“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近天尺五〕 宋·张炎《摸鱼子·为卞南仲赋》:“黄河路接银河路,炯炯近天尺五。”

〔去天尺五〕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天尺五〕 宋·王安石《游城南即事》:“漫道城南天尺五,荒林时见一柴荆。”

〔韦杜南〕 清·钱谦益《三叠韵谢藐姑太仆送酒》:“羁怀廓落向谁谈,尺五空瞻韦杜南。”

〔韦杜天〕 清·黄景仁《雪后集陶然亭》:“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词语去天尺五】  成语:去天尺五汉语词典:去天尺五

猜你喜欢

  • 灵娲

    源见“女娲补天”。即女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宋苏轼《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河伯方夸若,灵娲自舞冯。”【词语灵娲】   汉语大词典:灵娲

  • 听冰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河水一》引晋.郭缘生《述征记》:“盟津问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征述记》载

  • 树为人爱

    《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左传》中借用《诗.甘棠》之意引申为思慕其人犹爱其树。后遂用为对思慕者追怀之典。唐.杜甫《古柏

  • 固若金汤

    源见“金城汤池”。形容防守极其坚固。《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黄鼎凤巧打汾水》:“当黄鼎凤闹革命时,财主们认为汾水固若金汤,都搬到那里去住。”见“金城汤池”。蔡东藩《两晋演义》47回:“哪知燕王皝已探悉虎

  • 江皋珮解

    同“汉皋解佩”。清严元照《清平乐.题米楼画兰石小幅》词:“一自江皋珮解,相思直到而今。”

  • 蓝桥驿

    同“蓝桥”。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蓝桥驿,把㴎河桥风月筛。〔旦〕柳郎,今日方知有人间之乐也。”

  • 历齿

    牙齿稀疏。《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齞唇历齿。”李善注:“历,犹疏也。”刘良注:“历齿,谓齿稀疏也。”《后汉书.列女传》:“而或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词语历齿】   汉语大词

  • 谋及妇人

    比喻事机外泄。《左传.桓公十五年》:“祭( ㄓㄞˋ zhài 债)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

  • 悠悠我心

    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献替

    同“献可替否”。汉蔡邕《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议为名,职以身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词语献替】   汉语大词典:献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