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凌云健笔

凌云健笔

凌(líng灵)云:直上云天;升向空中。此典指司马相如善于用笔写文章,使人读后如遨游天空。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才气非凡。司马相如进献《大人赋》之后,汉武帝阅览大为高兴,飘飘然有直上云天之气概,好像遨游于天地之闾。此典又作“赋有凌云称”、“凌云之势”、“多才飘飘气”、“赋就凌云”、“凌云气”。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63页:“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即《大人赋》),天子大说(yuè月,同“悦”,高兴),飘飘(飘飘然,得意样子)有凌云之气(势),似游天地之閒(通“间”)意。”

【例句】:

南朝梁·江淹《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唐·元稹《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宋·杨亿《刘校理属疾》:“多才最许飘飘气,少别还销黯黯魂。” 明·汤显祖《紫钗记》:“青云路有,赋就凌云奏,望朝云徘徊意久。” 明·余怀《水龙吟》:“白发l临头,黄金去手,负凌云气。”


【典源】《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 (字长卿) 有文才,擅辞赋,曾作《子虚赋》和《上林赋》,汉武帝读了,极口赞美赋中所述的上林苑之事。司马相如见武帝喜好仙道,就对武帝说:“上林苑之事并不完美,还有更美的。我曾作《大人赋》,尚未写完,请允许我完成后上奏奉献给您。”相如认为群仙都居住在山泽之间,形容枯瘦,这不是帝王的仙意,于是写就《大人赋》,极力铺陈渲染神仙事。相如将《大人赋》奉献给武帝,武帝读后大喜,觉得自己也***,仿佛在天地之间凌云遨游。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才气非凡。

【典形】 多才飘飘气、赋就凌云、赋有凌云称、凌云健笔、凌云气、凌云之势、马卿词赋、赋凌云、蜀客赋高、凌云赋、马卿赋、凌云笔、献赋欲凌云。

【示例】

〔多才飘飘气〕 宋·杨亿《刘校理属疾》:“多才最许飘飘气,少别还销黯黯魂。”

〔赋就凌云〕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青云路有,赋就凌云奏,望朝云徘徊意久。”

〔赋有凌云称〕 南朝梁·江淹《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凌云健笔〕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凌云气〕 明·余怀《水龙吟》:“白发临头,黄金去手,负凌云气。”

〔凌云之势〕 唐·元稹《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猜你喜欢

  • 七起之劳

    源见“一馈七起”。形容礼贤下士。唐王勃《〈乾元殿颂〉序》:“怀降尊于襄野,泰阶忘七起之劳;念负重于焦原,中席托三危之险。”

  • 富贵春梦

    源见“春梦婆”。形容荣华富贵虚幻无常。金元好问《西园》诗:“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见靖康前。”

  • 凤尾诺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五岁,(齐)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高帝大悦,以玉麒麟赐之。”古时批阅奏章画“诺”字,因拖末笔如凤尾,故称“凤尾诺”,萧锋年幼而善书凤尾诺。后用此为称赞年幼而有才智的典故。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舍:停止。雕刻时,干干停停,朽木也刻不动,如果持之以恒,哪怕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器。比喻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晋

  • 刍言

    山乡村民的言论,常作自己言论的谦辞。也说成“刍议”。《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割柴草的人。《旧唐书.李绛传》:“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臣必当自效。”【词语刍言】   汉语大词典:

  • 鲁壁简

    源见“孔壁遗文”。泛指古代典籍。宋陆游《书室》诗:“黑蚁常翻鲁壁简,瘦蛟时落越溪藤。”

  • 一丘貉

    同“一丘之貉”。清江湜《雪亭邀余论诗即为韵语答之》:“五六百年来,作者少先觉,工拙虽自殊,要是一丘貉。”章炳麟《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新耶复旧耶,等此一丘貉。”【词语一丘貉】  成语:一丘貉汉语大

  • 白眼看人

    同“白眼”。宋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黑头为相虽无为,白眼看人亦未妨。”

  • 探丸借客

    《汉书.尹赏传》:“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因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杜陵北,

  • 地下修文

    《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晋.王隐《晋书》载:晋代苏韶死后魂魄与兄弟相见,他说,“颜渊、卜商今见在(地下)为修文郎。……吾今见为修文郎,守职不下得来也。”颜渊、卜商皆著名文士,早逝。后因称有才华的文人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