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不济可

以不济可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汉书.叙传下》:“营平(赵充国,封营平侯)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颜师古注:“此叙言宣帝令击西羌,充国不从,固上屯田之策也。”


偏正 不,同“否”。济,成。用否定错误意见的方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汉书·叙传下》:“营平皤皤,立功立论,~,上谕其信。”颜师古注:“此叙言宣帝令击西羌,充国不从,固上屯田之策也。”※不,不读作bù。△褒义。用于臣子直谏辅君方面。→直言骨鲠 ↔阿其所好 曲意逢迎


【词语以不济可】  成语:以不济可汉语词典:以不济可

猜你喜欢

  • 击壶歌

    同“唾壶击缺”。元王逢《塞上曲》之一:“将军提剑舞,烈士击壶歌。”【词语击壶歌】   汉语大词典:击壶歌

  • 蚕绩蟹匡

    《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郑玄注:“蚩兄死者,言其衰之不为兄死。如蟹有匡,蝉有緌;不为蚕之绩

  • 学海

    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后因以“学海”谓做学问如河川流向大海,日进不止。北齐邢邵《广平王碑》:“志犹学海,业比登山。”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何休

  • 声色狗马

    声乐、女色、狗、马都是达官贵人的玩物。泛指荒淫的享乐生活。又作“声色犬马”。见隋齐王杨暕(jiǎn简)的事迹。杨暕(584-617年),字世朏(fěi匪),小字阿孩。隋炀帝子。开皇中立为豫章王,后为内

  • 碧纱笼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苦寒》:“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

  • 朝阳鸣凤

    源见“凤鸣朝阳”。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十:“庚子八月,君果以身殉国耻。噫嘻!可不谓朝阳鸣凤耶!”并列 比喻德行高洁、正直敢谏之人。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

  • 孙声

    源见“掷地金声”。指孙绰之赋。唐李峤《金》诗:“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

  • 鲧死羽

    《尚书.虞书.舜典》:“殛鲧于羽山。”旧题汉.孔安国传:“羽山,东裔,在海中。”帝尧时,鲧是四凶之一,治水未成,被杀于羽山。后遂用为法办罪人之典。唐.韩愈《永贞行》诗:“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

  • 下方罗赵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故英(弘农张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晋卫恒评论历代著名书法家时,曾誉弘农张伯英草书甚佳,有草圣之称。并说自己上比汉

  • 依人王粲

    源见“王粲登楼”。泛指依附他人的人。明 岑征《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诗:“避地少陵犹寄食,依人王粲漫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