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柳三眠

人柳三眠

《三辅旧事》(清.张澍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二:“李商隐《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祇闻一过。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汉苑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倒。”

人柳即柽柳,又称垂丝柳、观音柳。落叶小乔木,供观赏,枝叶可入药。柳眠指柳条下垂静止之态,三眠则指时时伏倒,在飘拂摇荡中暂息。

明.徐渭《子侯芳园》诗:“未羡三眠柳,那论并萼莲。”清.钱谦益《呈云间诸好》诗:“仙桃方照灼,人柳正蹁跹。”


【典源】《三辅旧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今译】 传说汉代御苑中有柳树,形状像人,称为人柳,一天之间三卧三起。

【释义】 后以此典咏柳或咏春色;也用以形容女子的腰肢。

【典形】 汉家旧苑眠、柳梦三、柳眠、眠柳、三眠、三眠柳、三眠杨柳、三起三眠、杨柳三眠、苑中柳未眠、春轻柳未眠、堤柳几眠、弱柳三眠、柳未三眠、上林柳眠。

【示例】

〔汉家旧苑眠〕 宋·刘筠《柳絮》:“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柳梦三〕 明:袁宏道《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瘦削山客独,酣沉柳梦三。”

〔柳眠〕宋·陆游《葺圃》:“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眠柳〕 明·汤显祖《紫箫记》:“花径软,助情多,合昏眠柳夜舒荷。”

〔三眠〕 清·王夫之《碧芙蓉· 阙题》:“花有恨,一枝不稳; 柳如人,三眠已倦。”

〔三眠杨柳〕 宋·朱淑真《晴和》:“百结丁香夸美丽,三眠杨柳弄轻柔。”

〔三起三眠〕 清·周志蕙《柳》:“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杨柳三眠〕 明·黄峨《二郎神》:“雪絮成团帘不卷,日长时杨柳三眠。”


猜你喜欢

  • 金徽

    南朝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原指金饰的琴徽,后借指琴。唐黄滔《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清钮琇《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词语金徽】   汉

  • 张凭理窟

    《世说新语.文学》:“张凭既前,抚军(注:抚军,指简文帝司马昱)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张凭勃窣(勃窣,匍匐而行)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晋书.张凭传》:“会王濛就惔(刘惔)清言,有所不通,凭

  • 齐后

    同“齐蝉”。清孙奕《履斋示儿编.人物异命》:“蝉曰齐后。”【词语齐后】   汉语大词典:齐后

  • 右军

    同“右军鹅”。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一馔。’”

  • 一编书

    同“黄石略”。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 东阁招贤

    公孙弘(前200-前121)西汉菑(zī资)川薛(今山东滕县南)人。年青时担任狱吏,40多岁才开始研读《春秋公羊传》。60岁时,被汉武帝招为博士。元朔年间被武帝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

  • 握蛇骑虎

    手握着蛇、骑在虎上。比喻处身于危险境地。本是北魏元勰对人处境的形容。元勰,字彦和,献文帝的儿子,自小聪慧好学,读书常夜以继日,封彭城王,拜侍中,参与军国大政,颇得信重。高祖曾握着他的手说:“三国时二曹

  • 惊鸿虚发下平原

    源见“空弦落雁”。形容箭艺高超。明梅鼎祚《玉合记.逆萌》:“破的听鸣弦,一箭双穿,惊鸿虚发下平原。管取射人先射马,七札谁坚?”

  • 荆和

    源见“和氏之璧”。指卞和。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著陷坚之功。”亦指和氏璧。汉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荆 和以继筑。”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继筑

  • 潘郎鬓雪

    同“潘安白发”。清蒋敦复《莺啼序.题顾澹园移春图》词:“潘郎鬓雪,画里青娥,付镜中白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