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于蔿于

于蔿于

新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为鲁山县令)玄宗在东都(即洛阳),酣(音pú,特许的大聚饮)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指带领乐队参加集会)。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环谲(奇伟,怪异)光丽。德秀惟遣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劳于》。《于劳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有一次,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五凤楼前搞了个文艺大汇演。他命令方圆三百里以内的地方官吏,组织好演出班子和节目,到洛阳参加表演,并准备有所赏罚。河内太守大搞铺张,给人民造成极大负担,受到了玄宗的惩罚;而元德秀从简办事,他亲自谱写的歌曲《于蔿于》,却得到玄宗的欣赏和称赞。

《于蔿于》,是唐时的歌曲名。诗词中常用“于芳于”咏叹遭际,抒发幽怨。

南宋.陆游《枕上感怀》诗:“君王虽赏《于蔿于》,无奈宫中须羯鼓(据南卓《羯鼓录》记载说,玄宗于二月雨后初晴柳杏萌发之晨,梳洗甫毕,命宫中纵羯鼓,自制《春光好》曲。回头一看,殿庭院内的柳杏都已发出嫩芽。羯鼓,是羯族人制作的一种双面鼓。)。”


【词语于蔿于】   汉语词典:于蔿于

猜你喜欢

  • 缠头锦

    源见“缠头”。借指寻欢买笑的钱财。元刘致《金字经.常氏称心》曲:“酒满斟,醉来花下吟;缠头锦,原得常称心。”【词语缠头锦】   汉语大词典:缠头锦

  • 蛇安足

    同“蛇添足”。宋陈与义《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之二:“身谋共悔蛇安足,理遣须看佛举拳。”

  • 老郎

    源见“郎潜白发”。指久居下位而不得升迁的人。唐王適《蜀中言怀》诗:“一生三不遇,今作老郎身。”【词语老郎】   汉语大词典:老郎

  • 车囊

    源见“囊萤照读”。指晋车胤囊萤勤学苦读。清李渔《慎鸾交.送远》:“怪煞成名太早,恋车囊,不放流萤。”【词语车囊】   汉语大词典:车囊

  • 目不知书

    不会读书作文。出自唐人苏楷之事迹。苏楷,生卒年月不详,唐昭宗时曾为起居郎。据载,他凡劣无艺,目不知书。乾宁二年(895年),登进士第,引起舆论大哗。唐昭宗遂令翰林学士陆扆(yǐ以),秘书监冯渥,在复试

  • 武陵路

    同“桃源路”。唐刘长卿《秦系倾以家事获谤因出归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诗:“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 小德出入

    小德:指小节。 表示人的作风小节超越了规矩。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警世通言.唐解元出奇玩世》:“为了能把口应心,孝悌忠信从此始。其余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涅吾行

  • 欧冶铸剑

    《吕氏春秋.替能》:“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汉.袁康《越绝书》卷十一:应越王聘,“欧冶(又名欧冶子,春秋时冶工)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模子)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

  • 曲突迁薪

    同“曲突徙薪”。柳亚子《恭谒孙先生之灵堂有感》诗:“曲突迁薪今已矣,一夫不杀血成江。”

  • 颜苦孔卓

    颜渊苦于孔子的高卓,不可企及。汉代扬雄《法言.学行》:“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