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争席

争席

庄子.杂篇.寓言》:“阳子居(即杨子居,姓杨,名朱,字子居)南之沛(彭城,即今徐州),老聃西游于秦,邀(遇)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梁国即汴州地方。杨朱南行,老子西游,二人邂逅相逢于梁宋之地,在郊外碰上,言谈)。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居不答。至舍(旅店),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表示虔诚恭敬)曰:‘向者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尔,你)睢睢盱盱(睢盱,音suīīxū,张目仰视,跋扈的样子),而谁与居(人们厌恶跋扈,必然疏远他)?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这是老子引《道德经》的话,以教育杨朱。意思是:廉洁清白的人,有时好似污浊;德行很高的人,反倒显得谦恭而似嫌不足)。’阳子居蹵然(蹵同蹴,音cù,恭敬的样子)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指来时),舍者迎将(迎接),其家公(男主人)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旅店的人们见杨子威势动物,自感雅俗身份不同,故而躲避)。其反也(指离去时),舍者与之争席矣(杨子经老子的训导,去掉了身上的矜夸之气,随时入俗,与旅店中人打成一片,故大家不再把他当外人看待,而不分彼此与他争席而坐了)。”事又见《列子.黄帝》。

杨朱身有矜夸之气,众人便惧而躲避他;当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去掉矜夸,不拘形迹以后,众人便与他不分彼此争席而坐了。

后可以“争席”指与人有争或不拘形迹的行为,也可以用为去掉矜夸的典故。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词语争席】   汉语词典:争席

猜你喜欢

  • 匕鬯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祠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南

  • 五人墓

    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阉党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1

  • 民不见德,唯戮是闻

    唯戮是闻:意即唯闻杀戮。 百姓看不到德政,所听到的只是刑杀。 旧时形容为政专任威刑。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汉.应劭《风俗通义.十反》:“(韦)著欢以承命,驾言宵征,

  • 自崖而反

    比喻超然独往,使人望尘莫及。反,同“返”。《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偏正 送行之辞。送人到水岸边,不能再送了就返回。语出《

  • 扶朝

    源见“杖家”。古制,臣下满八十岁,可以扶杖登朝。谓寿高位尊。宋刘克庄《水龙吟.林中书生日》词:“地覆天翻,河清海浅,朱颜常驻。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

  • 地府修文

    同“地下修文”。清程先贞《哭卢南村先生》诗:“此行珍重君知否,地府修文事亦嘉。”

  • 不系舟

    《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后因以“不系舟”比喻自由而无所牵挂。唐白居易《适意》诗之一:“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 斗粟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微薄的俸禄。宋陈与义《道中寒食》诗之二:“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源见“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新唐书.吴竞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谪去,惟相

  • 参差竹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补注:“一作??>。”一说笙名。相传为舜所造排箫。因所用竹管长短不齐,故名。此用指古乐器名。宋.苏轼《次韵王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我嫁的鸡随鸡飞,嫁的狗随狗走,嫁的孤堆坐的守。”《红楼梦》第八一回:“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