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与虎谋皮

与虎谋皮

太平御览》卷二〇八引《符子》:“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少牢,即猪羊),而与羊谋其羞(指作菜肴的羊肉)。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后人说此与“与狐谋皮”,意同。与狐商量,要它让出身上的毛皮来,比喻不切实际地想做绝对办不到的事。后因以“与虎谋皮”用为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的典故。

孙中山《解决时局问题之演讲.大亚细亚主义》:“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见“与狐谋皮”。孙中山《解决时局问题之演讲》:“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一定是做不到的。”


解释本作“与狐谋皮”。比喻打算要做的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后来演变为“与虎谋皮”,表示同恶人商量和他们利益相反的事,要他们做出让步是根本不可能的。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地有人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就和狐狸商量希望用它的皮;想备办祭祀的供品,就和羊商量要用它的肉。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狐狸一个接一个相继逃到了起伏的山丘之下,而羊也相互呼叫着躲藏到了密林之中,所以这个人十年也没能做成一件皮衣,五年也没备办好祭祀用的羊肉。

例句

在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的社会里,指望资本家良心发现,去承担对社会的义务而放弃对利润的疯狂追逐,那无异于与虎谋皮。


【词语与虎谋皮】  成语:与虎谋皮汉语词典:与虎谋皮

猜你喜欢

  • 尚书履

    《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郑崇敢于多次向皇帝谏争,汉哀帝云已熟悉了郑尚书的鞋子声音。后因以“尚书履”作尚书重臣的典故。唐.

  • 文通笔砚枯

    源见“残锦”。谓才思减退。元郭钰《和酬宋竹坡韵》:“旧来叔夜交游绝,老去文通笔砚枯。”

  • 一团和气

    指对人态度和蔼。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元佚名《南牢记》第二折:“你是个不诚实材料,悔从前将你托,一团和气尽虚嚣,满面春风笑里刀,不顾朋

  • 女大不中留

    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须出嫁,不宜留在娘家。语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元.杨显之《潇湘夜雨》一折:“可什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元.康进之《李逵

  • 诘戎治兵

    《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后以“诘戎治兵”谓整治军事。明张居正《与操江宋阳山书》:“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故古人诘戎治兵,当太平之世,尤兢兢然。”并列 治理军备。明·张居正《与操

  • 大风诗

    同“大风歌”。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唐赵彦昭《奉和幸大荐福寺》诗:“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词语大风诗】   汉语大词典:大风诗

  • 失故步

    源见“邯郸学步”。谓摹仿别人不成,反失去自己固有的技能和长处。唐张彦远《书法要录》:“皆失故步,名亦稍退。”

  • 咬钉嚼铁

    比喻刚强不屈的性格。《水浒传》第九回:“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并列 ①比喻意志坚定。《水浒传》9回:“来往的,尽是~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②谓一口咬定,决不反悔。《

  • 嵩岩畚

    源见“洛阳货畚”。指寒贱的生计。清 黄鷟来《沈阳立春日感事述怀寄张四明西一百二十韵》:“圯上书难授,嵩岩畚岂无!”

  • 禁止令行

    同“令行禁止”。谓施禁则止,出令则行。清 魏源《〈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见“令行禁止”。清·魏源《〈圣武记〉序》:“五官强,五兵昌,~,四夷来王。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