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因人热

不因人热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卷一《德行》亦载此事。

汉时人梁鸿孤高固执,平时不愿苟求于人,即使锅灶里的一点余热,也不愿意随便沾一点便宜。只有弄灭了灶火,自己再去升起来。后常用“不因人热”比喻性格孤傲乖僻,不愿依赖旁人。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骆宾王集》卷二)


述宾 因,依,就。不就别人的热锅,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大丈夫~。”△褒义。多用于人独立方面。


【典源】《东观汉记·梁鸿》:“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 《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今译】 后汉梁鸿字伯鸾,少年时曾往太学学习,攻读《礼》、《诗》、《春秋》,经常独自坐,不与别人同饮食。有邻舍童生先做好饭,招呼梁鸿趁热灶去做饭。梁鸿说:“我不是沾别人光的人。”将灶火灭掉另点火做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不求助、依赖他人。

【典形】 不因人热、耻炊同舍釜、梁鸿不因热。

【示例】

〔不因人热〕 清·陈大章《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耻炊同舍釜〕 清·江闿《哭外舅吴兴公先生》:“乏食耻炊同舍釜,罢官熟寄草堂赀。”

〔梁鸿不因热〕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词语不因人热】  成语:不因人热汉语词典:不因人热

猜你喜欢

  • 借刀杀人

    比喻利用别人去害人。明代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连动 比喻自己不露面,利用他人之手害人。高阳《粉墨春秋》:“李士群却想了一条~

  • 一朝一夕

    犹言一日一夜,形容时间短暂。《易经》上说:积善的人家,必然多有吉庆遗留给子孙;积恶的人家,必然多有灾殃遗留给后代。臣下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并非出自一时的偶然,而是逐渐积累的必然结果,只是未能及早的

  • 关雎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诗经》中《关雎》篇,实际是一首歌咏爱情的作品。旧说为咏后妃之

  • 刘阮

    源见“刘阮天台”。刘晨和阮肇的并称。借指有艳遇者或情郎。宋郑域《念奴娇》词:“刘 阮尘缘犹未断,却向花间飞过。”宋王沂孙《绮罗香》词:“空一似,零落桃花,又等闲,误他刘 阮。”【词语刘阮】   汉语大

  • 扫室

    同“扫一室”。明李东阳《储都宪净夫在南曹时尝取鹤鸣诗义名其园曰檀园》诗:“窥园董子心仍在,扫室陈蕃志且偿。”

  • 血流漂杵

    《书.武成》:“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谓血流成河,能漂起木杵。形容战争杀人之多。汉贾谊《新书.益壤》:“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

  • 碧玉风标

    源见“小家碧玉”。形容美少女风姿。宋 吕渭老《望海潮》词:“孙郎病酒无聊。记乌丝醉语,碧玉风标。”

  • 肤公

    《诗.小雅.六月》:“薄伐?狁,以奏肤公。”毛传:“肤,大也;公,功也。”后因以“肤公”谓大功。宋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吉甫,宣王征伐自肤公。”清钱谦益《陶朗先继妻许氏加封淑人制》

  • 孟宗笋

    同“孟宗泣笋”。清吴锡麒《水仙子.归兴》曲:“孟宗笋已雪中萌,潘岳舆能花下从,茅容鸡惯田间供。”

  • 恩同再造

    再造:再生。恩德同再生一样。《宋书.王僧达传》:“内虑于己,外访于亲,以为天地之仁,施不期报,再造之恩,不可妄属。”《镜花缘》二五回:“此时难得伯伯到此,务望垂救!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