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镜

三镜

《佩文韵府》卷八十九“三鉴”下引《荀子》:“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顺,人惟贤,镜惟明。夏商之衰,不鉴于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于民下也;侧弁垢颜,不鉴于明镜也。”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汉.荀悦《申鉴》曰:“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谓梁公(房玄龄)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亡一镜矣。’”(见《顾氏文房小说》第一册)

新唐书.魏征传》、《旧唐书.魏征传》及《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七年都有类似的记述。

所谓“三镜(或作鉴或鑑)”是指可以鉴正政令言行仪容的三个借鉴。唐太宗所说的“三镜”,铜镜为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了解并接受历代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以人为镜,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中,可以总结自身言行的得失。借古鉴今,借人鉴己,这些对于一个人从政立身,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经.大雅.荡》中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汉书.寇恂传》中说:“董崇说恂曰:‘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当以前人为镜。’”这些都是重视借鉴的言论。“三镜”常用为治理国家,立身行事借鉴的典故。

宋.张舜民《谢赐资治通鉴表》:“远追三镜,坐振四经,顾一介之靡遗,与群贤而共乐。”


【词语三镜】   汉语词典:三镜

猜你喜欢

  • 金科玉律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李善注:“金科玉条,谓法令也。言金玉,炎之也。”本是形容法律条文的完善。今多指不可变更的条规。书多作“金科玉律”。见“金科玉条”。张贤亮《小说中国》

  • 牛被

    同“牛衣”。《南齐书.张融传》:“后超民孙微冬月遭母丧,居贫,融往吊之,悉脱衣以为赙,披牛被而反。”【词语牛被】   汉语大词典:牛被

  • 白首太玄经

    源见“草太玄”。谓淡于势利,潜心著述。唐李白《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忠臣叱驭

    源见“王尊叱驭”。谓不惧艰险为国效忠。唐雍陶《蜀中战后感事》诗:“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

  • 三径诩

    源见“蒋生径”。泛指高贤隐士。宋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酒至即使倾,客来敢辞窭。时邀五柳陶,共过三径诩。”

  • 三千击浪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周在《逍遥游》篇中,描写大鹏鸟迁徙南冥时,气势磅礴,能扶摇直上飞腾,能水击三千里。后用为比喻壮举之典。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

  • 变火

    源见“清明火”。指古代随季节变化,用以取火的木材也相应变换。《隋书.王劭传》:“〔王劭〕曰:‘臣谨按《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

  • 豉下湖莼

    源见“千里莼羹”。指乡土特产美味。宋陆游《西窗》诗:“姜宜山茗留闲啜,豉下湖莼喜共烹。”

  • 金貂换

    同“金貂换酒”。唐温庭筠《寄卢生》诗:“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词语金貂换】   汉语大词典:金貂换

  • 五浆馈

    源见“十浆五馈”。比喻争相设宴款待,给予过分的尊敬。宋苏轼《次王定国韵书丹之子宁极斋》:“何曾五浆馈,但有争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