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

原指战斗开始时,鼓足勇气。今指作事时鼓起劲头,勇往直前。公元前684年,齐国侵犯鲁国,曹刿随鲁庄公一起至长勺迎击齐国军队。齐国军队首先擂鼓进攻,庄公想立即迎战,曹刿说不行。当齐军三次擂鼓后,曹刿说,可以发动进攻了。于是鲁庄公立即下令出击,一下子把齐师打了个落花流水。战争结束后,庄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曹刿回答说,打仗,全靠一股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人力竭时我才擂第一次鼓,所以取得了胜利。

【出典】: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例句】: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大抵人之为学,须是一鼓作气;才有间断,便非学矣。”


偏正 比喻士气正旺盛时一往直前把事办成。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末将愿率水师出战,~收复金厦。”△褒义。多用于鼓劲方面。→趁势打铁 乘胜直追 ↔再衰而竭


【典源】《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今译】 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敌,曹刿自请协助指挥。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击鼓出兵,曹刿说:“还不行。”齐军敲了三遍鼓后,曹刿说:“可以出兵了。”将齐军打得大败。战后,庄公问曹刿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打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遍就减退了,第三遍时勇气消失殆尽。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人却已衰竭,因而战胜了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趁锐气正旺盛时,一举将事情完成; 也以“再鼓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典形】 鼓难作、鼓增气、屡鼓、三而竭、始鼓、一鼓气、一鼓之雄、再鼓衰、作气再三衰,吾衰鼓已再。

【示例】

〔鼓难作〕 宋·范成大《谈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鼓增气〕 唐·杜甫《雨》:“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屡鼓〕 宋·朱淑真 《送人赴试礼部》:“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三而竭〕 宋·范成大《亲邻招集强往便归》:“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

〔始鼓〕 唐·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

〔一鼓气〕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一鼓之雄〕 唐·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亦所以作万夫之气,增一鼓之雄也。”

〔再鼓衰〕 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君喜先鸣早,余惭再鼓衰。”


【词语一鼓作气】  成语:一鼓作气汉语词典:一鼓作气

猜你喜欢

  • 窃符救赵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二五七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 南阳佳气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淑,南阳人,“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又《光武帝纪论》:“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

  • 赤九

    《后汉书.耿纯传》:“时真定王 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瘿扬为主。’”李贤注:“汉以火德,故云赤也。光武于高祖九代孙,故云九。”后因以“赤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清 丘逢甲《岁暮杂感》诗:“终见

  • 邓曼说荡

    《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将伐随,“入告夫人邓曼曰:‘余心荡。’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王遂行,卒于横木

  • 一字交

    宋.阮阅编《诗话总龟》卷十一“雅什门”录引《青琐后集》:“王正白唐末大播诗名,尝作《御沟诗》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青。此波含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示贯

  • 报春晖

    源见“寸草春晖”。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宋孔平仲《次韵和常父发越州》诗:“薄宦牵挛不得已,此心何以报春晖?”

  • 天字一号

    同“天字第一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大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词语天字一号】   汉语大词典:天字一号

  • 惭豹

    源见“南山雾豹”。喻愧对隐居者。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泽雾宁惭豹,抟风肯伏雌?”【词语惭豹】   汉语大词典:惭豹

  • 绿野心

    源见“绿野堂”。谓不恋禄位的雅怀。宋范成大《太师陈文恭公挽词》之二:“皦日黄河誓,浮云绿野心。”

  • 鞭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载:相传难留城(今湖北 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后遂以“鞭石